【子欲养而亲不待下句】“子欲养而亲不待”出自《孔子家语·致思》,原句为:“子欲养而亲不待,吾闻之矣。”意思是:当子女想要孝顺父母时,父母却已经不在了。这句话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亲情难再的深刻感慨。
一、原文背景与含义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孔子家语·致思》 |
原文 | 子欲养而亲不待,吾闻之矣。 |
含义 | 当子女想要孝顺父母时,父母却已去世,表达对失去亲人后无法尽孝的遗憾。 |
主题 | 人生无常、珍惜当下、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
情感基调 | 悲伤、感慨、警醒 |
二、延伸理解与现实意义
“子欲养而亲不待”不仅是古代的感慨,也深深触动现代人的心弦。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忙于工作、追逐梦想,忽略了与父母相处的时间。等到意识到要回报父母时,可能已经太晚。
这句话提醒我们:
- 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时光:不要把“等我有空了”当成借口。
- 及时行孝:孝顺不是等到某个特定时刻,而是每天都要去做。
- 反思生活选择:是否因为追求事业或个人目标而忽视了家庭责任?
三、古今对比与启示
时代 | 生活节奏 | 人际关系 | 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态度 |
古代 | 缓慢、稳定 | 家庭为核心 | 强调孝道,重视亲情联系 |
现代 | 快速、多变 | 个体化、独立性强 | 更多关注自我发展,但逐渐重视家庭关系 |
四、结语
“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一句充满哲理的话语,它不仅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思念,更是一种对生命有限、亲情珍贵的深刻认知。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更应从中汲取力量,学会感恩、珍惜当下,不让遗憾成为人生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