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
《陈太丘与友期》是《世说新语》中的一则短文,选自“方正”篇。文章通过陈太丘与友人约定同行,但友人未按时到达,陈太丘便先行离开的故事,展现了古人重信守诺、讲究礼仪的品德。全文语言简练,情节紧凑,寓意深刻,适合初中阶段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
本课面向初中一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借助工具书和教师引导理解基本内容。但对文言文的深层含义和人物性格的理解仍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从文本出发,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考。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大意;能正确朗读并背诵课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境创设、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古人讲诚信、守礼节的优良传统,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
- 重点: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
- 难点:体会人物性格特点,感悟文章所传达的诚信与礼仪观念。
五、教学准备
- 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文朗读音频、相关背景资料。
-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世说新语》的相关介绍,完成课前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 播放一段关于“诚信”的短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 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遇到过不守信用的人吗?你是怎么看待他们的?”
3.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陈太丘与友期》,讲述的就是一个关于‘诚信’的故事。”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教师范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不懂的词语。
3. 分组讨论,尝试翻译课文内容。
4. 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如“期”、“舍去”、“下车引之”等。
(三)精读品析(15分钟)
1. 提问引导:
- 陈太丘为什么要“舍去”?
- 友人为什么“怒”?
- “元方入门不顾”说明了什么?
2. 小组合作探究:分析人物性格特点,总结文章主题。
3. 角色扮演:请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验人物情绪变化。
(四)拓展延伸(10分钟)
1. 联系现实生活:
- 在现代社会中,诚信是否依然重要?
- 如果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
2. 阅读《世说新语》其他篇章,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五)总结提升(5分钟)
1. 师生共同总结文章主旨:做人要讲诚信、守规矩,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2. 布置作业:
- 背诵课文,并写一篇读后感,谈谈自己对“诚信”的理解。
- 查阅资料,了解《世说新语》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七、板书设计
```
一、课文内容
二、人物分析
- 陈太丘:守信、有原则
- 友人:失信、无礼
- 元方:机智、有礼貌
三、主题思想
- 诚信为本,礼仪为先
四、现实意义
- 现代社会中的诚信教育
```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言文内涵。但在课堂互动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今后可进一步优化提问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