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蒲留仙写书》原文及译文】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经典古文作品,其中一篇名为《蒲留仙写书》的文章,虽然并非出自《聊斋志异》的正式篇目,但其内容与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字留仙)的创作经历密切相关。这篇文章通过讲述蒲松龄撰写《聊斋志异》的过程,展现了他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对文学的执着追求。
一、原文
蒲留仙者,清之文学家也。少贫,好读书,尝以卖茶为业。每遇客至,则坐而谈,听其言,记其事,积久而成笔记。后居于村舍,日以笔墨为伴,寒暑不辍。凡所见闻,皆录于册,或奇人异事,或鬼狐怪谈,皆出其手。人多笑之,曰:“此不过小说耳,何足道哉?”蒲留仙不以为意,曰:“吾志不在功名,而在传世。”遂专心著述,历数十年,终成《聊斋志异》一书,流传后世,为人所重。
二、译文
蒲留仙是清朝的一位文学家。他年少时家境贫寒,但酷爱读书,曾经靠卖茶为生。每当有客人到来,他就坐在一旁,听他们讲述各种故事,然后将听到的内容记录下来,时间久了便积累成笔记。后来他住在乡村的屋舍中,每天以笔墨为伴,无论冬夏都不间断。凡是所见所闻,都记载在书中,有的是奇异的人和事,有的是鬼怪神仙的传说,都是他亲手所写。人们常常嘲笑他说:“这不过是些小说罢了,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呢?”蒲留仙并不在意,他说:“我的志向不在功名利禄,而在留下传世之作。”于是他专心写作,历经数十年,最终完成了《聊斋志异》一书,流传后世,被人们所推崇。
三、赏析与思考
《蒲留仙写书》虽篇幅不长,但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文章通过描写蒲松龄的创作历程,体现了他对文学的热爱与坚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小说”这一文体的轻视。然而,正是这种不被理解的孤独与坚持,才成就了《聊斋志异》这部伟大的文学作品。
对于高中生而言,这篇文章不仅有助于了解古代文人的精神风貌,也能引发对“坚持”与“理想”的思考。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面对压力与质疑,我们是否还能像蒲留仙一样,坚守自己的信念,默默耕耘?
四、延伸阅读建议
1. 《聊斋志异》选读:如《画皮》《促织》等篇目,感受蒲松龄笔下的奇幻世界。
2. 蒲松龄生平简介:了解其人生经历与文学成就。
3. 古代文人精神研究:探讨古代知识分子的志趣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蒲留仙写书》,我们不仅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更能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激励自己在求学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