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高适《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阅读练习及答案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高适《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阅读练习及答案,急到原地打转,求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12 04:08:34

高适《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阅读练习及答案】《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是唐代诗人高适创作的一首送别诗。这首诗通过描绘送别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远赴边疆任职的关切与惜别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国家边防事业的关心和对友人能力的信任。

一、原文

> 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

> 高适

> 去年明月在长安,

> 今日离亭别故园。

> 谁言客路多风雨,

> 自有清辉照玉门。

> 丈夫未肯轻投笔,

> 羁旅何须怨塞垣。

> 若问此行何所寄,

> 心同山岳志如磐。

二、阅读理解题

1. 本诗的体裁是?

A. 律诗

B. 绝句

C. 古风

D. 乐府

2. “去年明月在长安”一句中,“明月”象征着什么?

A. 悲伤

B. 思念

C. 繁华

D. 离别

3. “自有清辉照玉门”中的“玉门”指的是?

A. 玉门关

B. 玉门河

C. 玉门山

D. 玉门城

4. “丈夫未肯轻投笔”一句中,“投笔”出自哪位历史人物?

A. 班超

B. 张衡

C. 王勃

D. 杜甫

5.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感?

A. 悲伤与不舍

B. 鼓励与信任

C. 羡慕与嫉妒

D. 愤怒与不满

三、简答题

1. 请简要分析“去年明月在长安,今日离亭别故园”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这两句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人事变迁的氛围。“去年明月在长安”表现了往日的温馨与安定,而“今日离亭别故园”则突出了当下的离别之痛。这种今昔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使读者更能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牵挂。

2. 诗中“心同山岳志如磐”一句有何深意?

参考答案:

这句诗以“山岳”比喻坚定的心志,用“志如磐”形容意志的稳固与不可动摇。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坚定信念的赞赏,也寄托了诗人对友人能够坚守职责、不负使命的期望。

四、赏析

高适的这首《送刘评事充朔方判官》,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全诗通过对送别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友人远赴边疆的深情厚谊,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国家边防事业的关注与支持。诗中既有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也有对其未来的期许与鼓励,充分展现了高适作为边塞诗人的豪迈气概与家国情怀。

五、答案汇总

1. A

2. B

3. A

4. A

5. B

如需进一步拓展或结合教学使用,可加入背景知识讲解、作者简介或同类作品比较等内容。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