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教案《好饿的小蛇》】一、活动目标:
1. 通过故事《好饿的小蛇》引导幼儿理解“大”与“小”的概念,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2. 激发幼儿对绘本阅读的兴趣,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3. 鼓励幼儿在情境中模仿小蛇的动作,增强身体协调性与参与感。
二、活动准备:
- 绘本《好饿的小蛇》
- 小蛇头饰若干
- 各种水果图片或实物(如苹果、香蕉、葡萄等)
- 背景音乐(轻柔的自然音效)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教师用神秘的语气讲述:“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特别的朋友,它是一条肚子饿得咕咕叫的小蛇。你们想不想认识它呢?”
引导幼儿想象小蛇的样子,并请个别幼儿模仿小蛇爬行的动作,激发兴趣。
2. 故事讲述(10分钟)
教师边展示绘本,边生动地讲述《好饿的小蛇》的故事,重点描述小蛇吃掉不同大小水果的情节,如“小蛇吃了一个圆圆的苹果,然后又吃了一个长长的香蕉……”
在讲述过程中,适时提问:“小蛇吃了什么?它是怎么吃的?你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水果?”
3. 互动游戏(10分钟)
- 游戏一:“找一找,猜一猜”
教师出示水果图片,让幼儿猜测哪一个是小蛇吃掉的,鼓励他们用“大”和“小”进行描述。
- 游戏二:“我是小蛇”
幼儿戴上小蛇头饰,模仿小蛇爬行,根据教师的指令“吃一个大的苹果”、“吃一个小的葡萄”做出相应的动作。
4. 分享与表达(5分钟)
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中的情节,或者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小蛇吃的东西。教师给予积极反馈,增强幼儿的语言表达自信。
5. 结束活动(5分钟)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放松操,结束本次活动。同时提醒幼儿回家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阅读《好饿的小蛇》绘本,增进亲子互动。
四、延伸活动建议:
- 在语言区投放《好饿的小蛇》绘本,供幼儿自由翻阅。
- 在美工区提供材料,让幼儿制作“小蛇”手偶或水果卡片。
- 开展“我爱吃的食物”主题讨论,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五、活动反思:
本次语言活动以绘本为载体,结合游戏与互动,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和参与感。通过“吃水果”的情节,帮助幼儿理解大小对比的概念,同时也提升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在今后的活动中,可进一步丰富故事情节,增加更多角色互动,使语言教学更加生动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