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愤,书愤陆游,书愤的意思,书愤赏析(-诗词大全)】《书愤》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也表达了他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全诗情感沉郁,语言凝练,是陆游晚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
“书愤”二字,直指诗的主题——抒发内心的愤怒与不平。陆游一生以恢复中原、收复失地为己任,然而现实却屡屡受挫,朝廷偏安一隅,主和派占据上风,使得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因此,“书愤”不仅是对个人遭遇的感慨,更是对国家局势的不满与无奈。
诗中写道:“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这句诗表现了诗人年轻时的豪情壮志,以为只要努力便能实现抱负,但现实却让他逐渐认识到世事的艰难。接下来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则通过两个典型的军事场景,描绘出诗人对战事的关注与对将士们的敬仰。
后几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则流露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失落。他曾自比为“塞上长城”,希望能在边疆建功立业,但如今却只能在镜中看到自己鬓角已白,壮志难酬。最后两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则是对诸葛亮的赞美,也是对自身境遇的感叹,表达出一种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凉。
整首诗情感真挚,气势磅礴,既有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也有对个人理想的执着追求。陆游以诗言志,将满腔热血与无奈化作文字,留给后人深刻的历史思考与精神共鸣。
《书愤》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怀的诗作,更是一部反映南宋时期社会现实与士人心态的文学佳作。它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爱国诗人的赤子之心,也让我们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无奈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