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bull及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杜甫在《登高》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思想。
2. 掌握诗歌的结构特点和语言风格,体会其艺术魅力。
3.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
1. 诗歌情感的把握与理解。
2. 诗歌语言的艺术特色分析。
3. 作者创作背景与作品情感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难点:
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国情怀。
2. 理解诗中自然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课件(包含诗歌朗诵、相关图片等)。
2. 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杜甫生平及创作背景。
3. 教学卡片或练习题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秋日登高的画面,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提问:“当你站在高处,看到广阔天地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引发学生思考,引出杜甫的《登高》。
(二)初读感知(10分钟)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节奏。
2. 教师范读,纠正发音,指导朗读技巧。
3. 学生再次朗读,整体感知诗歌内容。
(三)精读赏析(20分钟)
1. 分析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描写秋日江边的景象,营造出萧瑟凄凉的氛围。
- “风急”“天高”体现自然环境的壮阔与冷峻。
2. 颔联“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通过“落木”“江水”的意象,表现时间流逝、人生短暂。
- 意境开阔,气势磅礴,富有哲理意味。
3. 颈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表达诗人漂泊异乡、身体多病的艰难处境。
- “悲秋”不仅是季节之悲,更是人生之悲。
4. 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总结全诗情感,表达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感慨。
- 结尾含蓄而深沉,令人回味无穷。
(四)合作探究(10分钟)
1. 小组讨论:诗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诗人的情感?
2. 分享交流:结合杜甫的生平,探讨他为何在登高时产生如此复杂的情感?
(五)拓展延伸(5分钟)
1. 欣赏其他描写登高的古诗,如王之涣《登鹳雀楼》、李白《望庐山瀑布》等。
2. 引导学生比较不同诗人登高时的情感表达方式。
(六)总结升华(5分钟)
1. 教师总结本课主要内容,强调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
2.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多关注古典诗词,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六、作业布置:
1. 背诵《登高》全文,并尝试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意。
2. 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登高”这一主题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
登高·牛 教案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情感】
孤独、忧国、人生感慨
【语言】
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
```
八、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在今后的教学中,可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鼓励他们从多角度解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