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数学教案有理数的乘法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问题描述:

数学教案有理数的乘法,求大佬赐我一个答案,感谢!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7-08 22:09:39

数学教案有理数的乘法】一、教学目标:

1. 理解有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

2. 能够正确进行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增强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和运算法则。

- 难点:负数与正数相乘时符号的变化规律,以及多个有理数相乘时的符号判断。

三、教学准备:

- 教材: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 教具:多媒体课件、练习题卡片、黑板、粉笔

- 学生准备:课本、练习本、铅笔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引入有理数的乘法概念。例如:

“小明每天存入银行5元,那么3天后他一共存了多少钱?如果他每天从银行取出5元,3天后他的账户余额会减少多少?”

引导学生思考: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如何用数学表达式来表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有理数的乘法”这一课题,并说明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知讲解(15分钟)

(1)复习整数乘法的符号规则:

- 正数 × 正数 = 正数

- 正数 × 负数 = 负数

- 负数 × 正数 = 负数

- 负数 × 负数 = 正数

(2)推广到有理数:

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因此,乘法法则可以扩展为:

- 同号两数相乘,结果为正;

- 异号两数相乘,结果为负;

- 任何数与0相乘,结果都为0。

(3)举例说明:

例1:(−3) × (−4) = 12

例2:(−5) × 6 = −30

例3:7 × (−2) = −14

例4:(−8) × 0 = 0

教师通过板书逐步演示计算过程,强调符号的处理方法。

3. 合作探究(1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完成以下题目:

1. (−2) × (−7)

2. 3 × (−4)

3. (−5) × (−6)

4. (−9) × 0

5. (−3) × 4 × (−2)

完成后,各组派代表展示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并纠正错误。

4. 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出示几道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1. (−6) × (−3)

2. 5 × (−2)

3. (−4) × (−7)

4. (−1) × (−1)

5. (−10) × 0

5. 总结提升(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 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 绝对值相乘;

- 0乘任何数都是0。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有理数乘法的应用实例,加深理解。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32页的习题1至5题;

2. 自主尝试计算:(−3) × (−2) × (−4) 和 (−5) × 0 × (−7),并写出步骤。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新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合作和练习巩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符号变化的理解,提高运算准确率。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