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小学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千米”这一长度单位的含义,掌握其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生活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建立对“千米”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际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 重点: 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1千米=1000米”的换算关系。
- 难点: 建立“千米”在生活中的具体感知,理解大单位的实际意义。
三、教学准备:
- 教具:多媒体课件、直尺、卷尺、地图、图片等。
- 学具:练习本、铅笔、尺子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师出示一张城市地图,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上学走的路有多远?如果从学校到家有几公里呢?”
引导学生思考“公里”是什么单位,引出课题“千米的认识”。
(二)新知讲解(15分钟)
1. 引入“千米”概念:
- 教师说明:“千米是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通常用于表示较长的距离。”
- 板书:1千米 = 1000米
2. 生活实例举例:
- 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的距离:如学校到超市约1千米,操场一圈是200米,跑5圈就是1千米。
- 引导学生用“千米”描述自己熟悉的路程。
3. 单位换算练习:
- 教师出示题目:
- 2千米 = ( )米
- 3000米 = ( )千米
-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三)实践操作(10分钟)
1. 实地测量活动:
- 在操场上,分组进行测量,每组测量100米,然后计算多少个100米是1千米。
- 学生在实践中感受“1千米”的长度。
2. 小组讨论:
- 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会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 汇报交流,教师补充。
(四)巩固练习(10分钟)
1. 填空题:
- 5千米 = ( )米
- 8000米 = ( )千米
2. 判断题:
- 1千米 = 100米( )
- 2000米 = 2千米( )
3. 选择题:
- 下列哪个单位最适合作为两地之间的距离?
A. 米 B. 分米 C. 千米 D. 厘米
(五)课堂小结(5分钟)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
“今天我们认识了‘千米’这个单位,知道了1千米等于1000米,并且通过实践活动加深了对它的理解。”
-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五、作业布置:
1. 完成课本第XX页的练习题。
2. 观察并记录自己一天中行走的路程,用“千米”或“米”来表示。
六、板书设计:
```
千米的认识
1千米 = 1000米
生活中的千米:
- 学校到超市约1千米
- 跑5圈操场是1千米
单位换算:
2千米 = 2000米
3000米 = 3千米
```
七、教学反思(教师自评):
本节课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导入,结合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千米”的概念及换算方法。但在时间安排上需进一步优化,确保每个环节都能充分展开,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