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全诗诗名】“锄禾日当午”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悯农》中的第一句,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与敬意。
原诗如下:
《悯农》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四句,却言简意赅,情感真挚,传诵千年,成为中国古代诗歌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一、诗名解析:“悯农”的含义
“悯农”二字,意为“怜惜农夫”,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作的深切理解和同情。李绅出身官宦之家,但他并未因富贵而远离民间疾苦,反而通过亲身观察,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诗篇,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农民生活的艰辛。
二、诗句赏析
1. “锄禾日当午”
描绘的是农人头顶烈日,在正午时分挥汗如雨地锄地的场景。一个“锄”字,表现了农事的劳苦;一个“日当午”,则强调了天气的炎热与工作的艰难。
2. “汗滴禾下土”
写出了农民汗水浸透土地的情景,形象地表现出他们为了丰收而付出的巨大努力。这里的“汗滴”不仅是身体的劳累,更是心灵的煎熬。
3. “谁知盘中餐”
转入对粮食来源的思考,引出对食物来之不易的感慨。这句话也暗含着对浪费行为的批评。
4. “粒粒皆辛苦”
总结全诗,点明主题。每一粒米都凝聚着农民的血汗,提醒人们要珍惜粮食,尊重劳动。
三、诗作影响与意义
《悯农》不仅是一首描写农事的诗,更是一首具有深刻社会意义的作品。它不仅教育后人要懂得珍惜粮食,也唤起人们对劳动者尊严的尊重。在今天,这首诗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倡导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背景下,其价值更加凸显。
四、结语
“锄禾日当午”不仅是一句诗,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提醒我们,每一个看似普通的日常劳动背后,都蕴含着不平凡的坚持与奉献。读《悯农》,不仅是读一首诗,更是读一段历史,读一种文化,读一份对生命的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