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课堂实录(小学语文课堂实录)】一、教学基本信息
- 课题:《背影》
- 课型:新授课
- 年级:小学六年级
- 教学时间:40分钟
- 教学目标:
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父亲深沉的爱。
2. 学习通过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力,引导他们关注生活中的亲情。
二、教学过程实录
(一)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题目是《背影》。在开始之前,我想请大家先回忆一下,有没有哪一次你离开家的时候,父母站在门口送你?或者当你回家时,看到父母的身影,心里有什么感受?
学生A:有一次我坐火车去外地读书,妈妈一直送到车站,我回头看她,她的背影有点模糊,但我记得她一直在挥手。
教师:很好,这位同学说得很真实。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太注意父母的背影,但正是这些平凡的瞬间,却蕴含着最深沉的爱。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看看他是如何用文字表达这种情感的。
(二)初读感知(8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你觉得“背影”指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后,教师组织交流:
学生B:文章讲的是作者在车站送别父亲,父亲为他买橘子,最后留下一个背影。
学生C:我觉得“背影”不仅是父亲离开时的背影,也象征着父爱的默默无闻和深远。
教师:非常好,大家已经初步理解了文章的内容。接下来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三)精读品析(15分钟)
教师:请同学们找出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段落,并仔细阅读,看看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背影的。
学生D:这里有一句:“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大帽,穿着黑布棉袍,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 这里描写了父亲的穿着和动作,让人感受到他的辛苦和不易。
教师:对,这是父亲去买橘子时的场景。我们可以从这些细节中看出父亲的细心和关爱。再来看这一句:“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这句话虽然简单,但包含了父亲的牵挂和不舍。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果你是作者,看到父亲这样的背影,你会有什么样的心情?
学生E:我会很感动,觉得父亲真的很爱我,即使不说出来,也会默默付出。
(四)拓展延伸(7分钟)
教师:同学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像父亲一样的人,他们也许不善言辞,但总是默默地为我们付出。请大家想一想,有没有哪一位亲人,让你印象最深刻?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可以是老师、朋友。
学生F:我的奶奶总是默默照顾我,每天早起给我做早餐,冬天还帮我暖被窝。
学生G:我的爸爸虽然工作忙,但从不缺席我的重要时刻,比如运动会、考试等。
教师:大家说得都很有感情。希望我们都能学会感恩,珍惜身边那些默默付出的人。
(五)总结升华(5分钟)
教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背影》,不仅了解了文章内容,更体会到了父爱的伟大。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留意身边的点滴,用心感受亲情的力量。
最后布置作业:写一篇小作文,题目为《我眼中的背影》,描述你记忆中最难忘的一个背影,并写出你的感受。
三、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情感为主线,通过朗读、品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参与度高,能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思考和表达。但在个别环节中,学生的语言表达仍需加强,教师应进一步引导他们用更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情感。
四、板书设计
```
背影
|
深沉的父爱
|
细节描写情感表达
|
感恩生活关注亲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