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治理和机关管理中,干部的工作表现往往与群众的满意度息息相关。通过对部分干部的调研和访谈,发现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对某些事务表现出较高的认可度,而对另一些问题则存在明显的不满。这些满意与不满意的背后,既有工作成效的体现,也反映出制度执行、资源配置和沟通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干部最满意的工作及具体事例
1. 推动民生项目落地
在某乡镇,干部们普遍反映,在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如道路硬化、饮水安全工程等,得到了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群众配合度较高。例如,某村在实施“一事一议”政策时,村干部通过组织村民代表会议,广泛征求意见,最终成功争取到专项资金,完成了村内主干道的硬化,极大改善了村民的出行条件。这种从上到下的协同推进,让干部感到成就感十足。
2. 开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
部分干部表示,在加强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员带头作用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某社区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鼓励党员参与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工作,不仅提升了社区治理水平,也增强了党员干部的使命感和归属感。这类工作虽然繁琐,但成果明显,干部普遍感到欣慰。
3. 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企业
在一些工业园区或经济开发区,干部们对服务企业的举措表示认可。例如,某地政府推出“企业服务专员”制度,由专人对接企业需求,帮助企业解决用工、审批、融资等问题,大大提高了企业的满意度和投资信心。这种主动服务意识,也让干部在实际工作中感受到价值的实现。
二、干部最不满意的工作及具体事例
1. 重复性、形式主义的工作负担
多数干部反映,目前仍存在大量重复性的材料报送、台账整理、会议记录等工作,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例如,某街道办干部提到,每个月需要填写多个系统的报表,内容相似,但格式不同,导致“为填表而填表”的现象严重,影响了实际工作的开展。
2. 基层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干部指出,尽管上级有政策支持,但在实际执行中,资源往往向重点区域或重点单位倾斜,而偏远地区或薄弱单位却难以获得应有的关注。例如,某乡镇干部表示,由于财政资金有限,一些急需的项目无法及时启动,而其他地方却有大量资金闲置,这种不平衡让基层干部感到无奈。
3. 考核机制不够科学合理
部分干部认为当前的绩效考核过于注重“痕迹管理”,忽视了实际成效。例如,有的单位要求干部必须每天拍照打卡、写工作日志,但这些做法并未真正反映工作质量,反而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一位基层干部坦言:“我们更希望考核能看结果而不是过程。”
三、结语
干部的工作满意度和不满意点,既是他们自身履职情况的反映,也是基层治理现状的一个缩影。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减少形式主义,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增强干部的获得感和责任感。只有让干部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才能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