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选范文 >

投笔从戎原文及翻译

2025-05-19 17:46:20

问题描述:

投笔从戎原文及翻译,求解答求解答,重要的事说两遍!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5-19 17:46:20

在中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和成语流传至今,其中“投笔从戎”便是其中之一。这个成语源于东汉时期的一段真实历史故事,它不仅反映了主人公的志向与抱负,也传递了勇于担当的精神内涵。

原文: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后遂立功西域,封定远侯。

翻译:

班超,字仲升,是扶风郡平陵县人,也是徐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从小就胸怀大志,并且善于言辞,但并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虽然外表看起来有些粗犷,但他内心十分孝顺谨慎,在家中总是勤勉努力,从不因为辛苦的工作感到羞愧。他还广泛阅读各类书籍,学识渊博。永平五年(公元62年),他的哥哥班固被朝廷征召担任校书郎一职,班超便带着母亲一同前往洛阳。由于家境贫寒,班超不得不靠替官府抄写文书来维持生计。长期从事这种枯燥乏味的工作让他倍感疲惫,有一天,他放下手中的毛笔,叹息道:“大丈夫如果没有什么宏大的志向,就应该像傅介子和张骞那样到边疆地区建功立业,争取获得封侯的机会。怎么能够长久地埋首于纸笔之间呢?”周围的人听了都嘲笑他。班超回应说:“你们这些普通人哪里懂得壮士的心志啊!”后来,他果然在西域建立了显赫的功勋,被封为定远侯。

分析:

这段文字生动地描绘了班超从一个普通的抄书吏成长为一位卓越军事将领的过程。他的转变始于一句掷地有声的感慨——“投笔从戎”。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重新选择,更是对人生价值的一种追求。班超认为,作为男子汉大丈夫,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局限于眼前的小事。正是这种强烈的使命感驱使着他走向了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

此外,“投笔从戎”还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崇尚实干、注重实践的传统美德。它告诉我们,只有将理想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的价值和社会意义。同时,这一成语也激励着后代无数年轻人勇敢地追逐梦想,在平凡岗位上寻找突破点,最终成就非凡事业。

总之,“投笔从戎”的故事不仅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而且对于现代社会同样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需要保持一颗积极进取的心态,敢于挑战自我,不断超越极限,这样才能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