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于役》出自《诗经·王风》,这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古代诗歌,表达了思妇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原文、翻译以及赏析。
原文: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鸡栖于埘。
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鸡栖于桀。
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翻译:
我的丈夫服役去了远方,
归期漫长,不知何时能还。
他会在哪里呢?看那鸡儿已经归巢。
夕阳西下,牛羊也都回圈。
丈夫在外服役,我怎能不想念他呢!
我的丈夫服役去了远方,
没有确切的日子和期限。
他什么时候才能与我团聚?
看那鸡儿已经归巢。
夕阳西下,牛羊也都归圈。
丈夫在外服役,但愿他不要挨饿受渴吧!
赏析:
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景象来表达思妇的内心情感。诗中多次提到“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这些意象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通过这些平凡的画面,诗人将抽象的思念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感受到那种无法排遣的忧愁。
诗中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和“君子于役,不日不月”表现了战争或徭役给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安。思妇不知道丈夫何时归来,只能在日复一日的等待中煎熬。而“鸡栖于埘”、“羊牛下来”这样的画面,则是思妇在孤独中寻找慰藉的方式,她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来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简单的叙述和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古代社会中普通百姓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这种朴素的情感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历经千年依然能够打动人心。
总结来说,《君子于役》不仅是一首反映战争时期家庭离散的诗篇,更是一首关于人类情感的永恒颂歌。它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