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与解析:
第一句:“蓬头稚子学垂纶”
- “蓬头”指的是头发蓬乱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小孩子天真无邪的形象。
- “稚子”即幼小的孩子。
- “垂纶”是指钓鱼时所使用的工具——鱼线或钓竿。这一句简单地描述了孩子正在学习如何钓鱼。
第二句:“侧坐莓苔草映身”
- 孩子选择了一个舒适的位置坐下,可能是长满青苔的地方,这样既能方便垂钓又能避开阳光直射。
- “草映身”表示周围的绿草将孩子的身影掩映其中,使他看起来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不仅体现了环境的宁静美好,也暗示了孩子融入大自然的状态。
第三句:“路人借问遥招手”
- 当有行人向他询问事情时,孩子并没有立刻回应,而是远远地举起手来示意。
- 这里表现出孩子的害羞与谨慎,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周围环境的高度敏感以及对钓鱼活动的专注。
第四句:“怕得鱼惊不应人”
- 孩子担心自己的声音会惊扰到水中的鱼儿,因此即使有人呼唤也不予理会。
- 这一句深刻揭示了孩子内心的细腻情感及对目标事物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一个普通场景的描写,展现了儿童纯真的天性和他们对于世界的独特理解方式。同时,也传递出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读完这首诗后,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那个安静而专注的小渔夫坐在溪边的画面,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