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8页)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了解消息的基本结构和特点,掌握消息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以及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能够区分消息与其他文体的区别。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两则消息,分析其结构和语言特点,学会快速提取关键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筛选能力和概括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激发对社会热点的关注和思考。
【教学重难点】
- 重点:掌握消息的结构和写作特点。
- 难点:引导学生从多角度理解新闻事实,并能独立完成消息的写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背景资料、两则消息原文。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有关消息的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闻,比如电视上的新闻联播、报纸上的头条新闻等。那么,什么是消息呢?它有哪些特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消息二则》,了解消息这种文体的特点及其写作技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词的读音和句子的停顿。
2. 教师提问:这两则消息分别报道了哪些内容?你认为它们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第一则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1. 分析消息的结构:
- 简洁明了,点明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 导语:概括了新闻的主要内容。
- 主体:详细叙述了事件的经过。
- 背景:补充说明了事件发生的背景。
- 结语:总结了事件的结果。
2. 探讨语言特点:
- 准确性:使用具体数字如“三十万”“百万”等,增强可信度。
- 简洁性:语言简练,不拖泥带水。
(二)第二则消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 比较两则消息的异同:
- 同:都报道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
- 异:第一则消息侧重于描述具体的战斗过程,而第二则消息更注重宏观的战略布局。
2. 思考:这两则消息体现了怎样的新闻价值?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作为一名小记者,如果你要报道一个校园活动或社会事件,你会如何组织你的消息?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消息的基本结构和写作特点,了解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精神。希望大家今后能关注身边的事物,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新闻,用准确的语言去表达新闻。
【作业布置】
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自选一个主题,尝试撰写一则消息。
【板书设计】
- 简洁明了
- 导语:概括主要内容
- 主体:详细叙述事件经过
- 背景:补充说明事件背景
- 结语:总结事件结果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对比两则消息,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消息的特点和魅力。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消息结构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的教学中进一步强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