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乏其身的空乏什么意思空乏其身出自哪里】“空乏其身”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经历磨难后身体和精神上的疲惫。它出自《孟子·告子下》,是古代儒家经典中的一段话,用来强调人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才能有所成就。
一、
“空乏其身”中的“空乏”意为使身体空虚、贫困、匮乏,形容一个人在物质和体力上的极度匮乏。这个成语多用于描述人在困境中经历的艰难与考验,强调通过艰苦环境的锤炼,人才能成长并具备担当重任的能力。
“空乏其身”出自《孟子·告子下》:“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其中,“空乏其身”是孟子在论述人生磨难时所用的一个重要概念。
二、表格展示
| 项目 | 内容说明 |
| 成语 | 空乏其身 |
| 含义 | “空”指空虚、匮乏;“乏”指缺乏、贫乏。合起来指身体和精神上的极度匮乏。 |
| 出处 | 《孟子·告子下》 |
| 原文出处 |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人在困境中经受的磨难,强调通过苦难培养能力与意志。 |
| 作者 | 孟子(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家) |
| 背景 | 孟子通过论述国家和个人在逆境中成长的道理,强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观点。 |
三、延伸理解
“空乏其身”不仅仅是指物质上的贫穷,更包括精神上的折磨与挑战。古人认为,只有经历过艰难困苦的人,才能真正锻炼出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卓越的能力。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成为许多励志文章和教育理念的重要基础。
在现代社会,“空乏其身”也可以引申为一种人生必经的磨练过程,提醒人们在面对困难时要保持毅力和信心,最终实现自我突破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