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修正案九】《刑法修正案(九)》是2015年8月29日由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自2015年11月1日起施行。该修正案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一次重要修订,旨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刑事法律体系,强化对公民权利的保护,同时加大对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
一、主要
《刑法修正案(九)》共涉及47个条文的修改或新增,内容涵盖多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 增设新罪名:如代替考试罪、虚假诉讼罪等;
- 调整刑罚结构:减少死刑罪名,增加终身监禁适用情形;
- 完善刑事程序规定:如增加“从业禁止”制度、明确“缓刑考验期”等;
- 强化对腐败行为的打击:扩大受贿罪的适用范围;
- 加强网络犯罪的规制:针对网络谣言、信息泄露等行为进行立法。
二、主要修改内容一览表
序号 | 修改内容 | 主要变化 |
1 | 增设“代替考试罪” | 明确代替他人参加考试的行为构成犯罪 |
2 | 新增“虚假诉讼罪” | 对以捏造事实提起民事诉讼,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定罪 |
3 | 减少死刑罪名 | 取消9个死刑罪名,体现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 |
4 | 增加“终身监禁” | 对特定贪污受贿行为可判处终身监禁,不得减刑、假释 |
5 | 完善“从业禁止”制度 | 对因犯罪被判处刑罚的人员,可在一定期限内禁止从事相关职业 |
6 | 明确“缓刑考验期” | 规范缓刑执行中的监督管理措施 |
7 | 扩大受贿罪主体范围 | 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扩大至基层组织人员等 |
8 | 强化网络犯罪打击 | 增设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罪等新型网络犯罪类型 |
9 | 调整诈骗罪条款 | 明确电信诈骗、网络诈骗等新型诈骗行为的法律适用 |
10 | 增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 | 对恶意拖欠劳动者工资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
三、意义与影响
《刑法修正案(九)》的出台,体现了我国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和司法实践的不断完善。它不仅回应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如网络犯罪、考试作弊等,也体现了对人权保障的重视,如减少死刑、限制刑罚适用等。同时,该修正案也为司法机关提供了更为清晰的法律依据,有助于提升执法效率和司法公正。
总之,《刑法修正案(九)》是我国刑法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