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人物简介】高适(约704年-765年),字达夫,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不仅以诗歌闻名于世,还在政治和军事上有所建树,一生经历丰富,作品多反映边疆生活和将士情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人物生平总结
高适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士族家庭,早年生活困顿,曾一度游历四方,接触民间疾苦。中年以后,他开始步入仕途,曾任左拾遗、谏议大夫、河西节度使等职,参与过安史之乱后的平叛战争,表现出较强的军事才能和政治眼光。他的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将士征战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风格豪放沉郁,语言质朴有力。
二、主要成就与特点
1. 边塞诗的代表人物
高适的诗歌以边塞题材为主,如《燕歌行》《别董大》等,展现了边疆战士的英勇和艰苦生活,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
2. 现实主义风格
他的作品注重真实情感的表达,不刻意追求华丽辞藻,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社会现实,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
3. 政治与军事贡献
在安史之乱后,高适曾参与平定叛乱,担任重要职务,为唐朝后期的政治稳定做出了一定贡献。
三、高适人物简表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高适 |
字 | 达夫 |
生卒年 | 约704年-765年 |
籍贯 | 今河北省景县 |
身份 | 诗人、官员、将领 |
所属时期 | 盛唐至中唐 |
代表作品 | 《燕歌行》《别董大》《送李少府贬峡中》等 |
诗风特点 | 豪放沉郁、现实主义 |
主要贡献 | 边塞诗创作、参与平叛、政治建言 |
四、历史评价
高适在唐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也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他虽出身寒门,但凭借自身才华和努力,在仕途与文学上均取得显著成就,成为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