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衡的简介】匡衡,字稚圭,西汉时期著名经学家、政治家,出生于琅琊郡(今山东诸城)。他自幼勤奋好学,因家境贫寒,常以“凿壁偷光”的故事闻名于世。匡衡在经学方面造诣深厚,尤其精通《诗经》,后官至丞相,成为汉元帝时期的重臣。
匡衡生平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姓名 | 匡衡 |
字 | 稚圭 |
出生地 | 琅琊郡(今山东诸城) |
生卒年 | 约前201年-前37年 |
所处朝代 | 西汉 |
主要成就 | 精通《诗经》,官至丞相 |
典故 | 凿壁偷光 |
官职 | 御史大夫、丞相 |
性格特点 | 勤奋好学,博学多才,但晚年因贪腐被贬 |
匡衡的主要贡献与影响:
匡衡一生致力于经学研究,尤其对《诗经》有深入的理解和注释,为后世学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他在汉元帝时期担任重要官职,参与朝政,推动了一些政策的实施。然而,他也因晚年贪污受贿被弹劾,最终被贬为庶人,成为历史上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
他的“凿壁偷光”故事激励了无数后人,成为中国古代勤学苦读的典范。尽管晚年有所失德,但他在学术上的贡献仍不可忽视。
结语:
匡衡是西汉时期一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经历反映了当时士人阶层的奋斗与沉浮。他不仅以学识闻名,也因政治生涯的起伏而引发后人的深思。匡衡的故事至今仍被广泛传颂,成为历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