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昊天罔极的典故】“昊天罔极”出自《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父母的恩情像天一样广大无边,难以报答。这里的“昊天”指的是天,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与恩泽;“罔极”意为没有边际、无穷无尽。整句话表达了子女对父母深重恩情的感激与无奈,也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视孝道的传统。
“昊天罔极”后来常被用来形容父母的恩情深厚,无法用言语或行动完全回报,成为表达孝心的重要典故之一。
一、典故来源
| 项目 | 内容 |
| 出处 | 《诗经·小雅·蓼莪》 |
| 原文 | “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
| 作者 | 不详(古代诗歌集) |
| 时代 | 西周至春秋时期 |
二、典故含义
| 词语 | 含义 |
| 昊天 | 指天,象征至高无上的存在和恩泽 |
| 罔极 | 没有尽头,形容恩情深重 |
| 整体意义 | 表达对父母恩情的深切感激,以及难以回报的无奈之情 |
三、文化背景与影响
在古代中国,孝道被视为立身之本。《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其内容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思想和价值观。“昊天罔极”不仅是一句诗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体现了古人对家庭伦理的重视。
此典故常用于文学作品、诗词歌赋中,表达对长辈的敬爱与感恩。在现代语境下,它也可以用来形容某种无私的付出或深厚的恩情,如师长、国家等。
四、相关引用与演变
| 文献/出处 | 引用内容 | 说明 |
| 《论语》 |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 强调孝顺父母的重要性 |
| 《孟子》 |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 倡导推广孝道精神 |
| 古代诗词 | 如杜甫、白居易等诗人的作品中多次提及“昊天”、“父母恩” | 展现孝道思想的延续 |
五、总结
“昊天罔极”源于《诗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孝道的重要典故。它不仅体现了对父母恩情的感激,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家庭伦理的高度重视。这一典故在后世文学、哲学乃至日常生活中持续发挥着影响,成为中华文化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