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隅和桑榆分别指什么】“东隅”与“桑榆”是汉语中常见的两个词语,常用于诗词或文章中,用来表示时间或方位的象征。它们在古文中常被用来表达对时光流逝、人生阶段的感慨。下面将从字面意义、出处以及引申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以表格形式呈现。
一、
1. 东隅
“东隅”原意是指东方的角落,也常用来指早晨或太阳升起的地方。在古代文学中,“东隅”多用来象征时间的开始或青春时期。例如《后汉书》中有“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说法,这里的“东隅”指的是失败的开始,而“桑榆”则是指最终的收获。
2. 桑榆
“桑榆”原指桑树和榆树,后来引申为傍晚时分的太阳落下的地方,也就是西方。因此,“桑榆”常用来象征晚年、结局或成功的时刻。在诗句中,“桑榆”往往带有希望和补救之意,表达即使失败了,仍有机会重新开始。
3. 东隅与桑榆的关系
这两个词常常连用,形成一个成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意思是虽然在某一方面失败了,但可以在另一方获得成功。这种表达方式常见于劝人不要灰心,要看到未来的希望。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字面意义 | 引申意义 | 出处 | 用法示例 |
东隅 | 东方的角落 | 太阳升起之处,象征时间的开始或青春 | 《后汉书》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桑榆 | 桑树和榆树 | 太阳落下的方向,象征晚年或成功 | 《后汉书》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三、结语
“东隅”与“桑榆”不仅是地理上的方位词,更是古人对人生阶段和时间变化的深刻感悟。通过这些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古人面对挫折时的坚韧与智慧,也提醒我们在人生旅途中,即使一时失利,也要保持希望,迎接新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