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的作者是谁】《锄禾》是唐代诗人李绅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古诗,以其朴实的语言和深刻的寓意广为流传。这首诗通过描写农民在烈日下辛勤耕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浪费粮食行为的批评。
一、诗歌简介
《锄禾》全诗如下:
> 锄禾日当午,
> 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
> 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古代农耕文化与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也体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二、作者信息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李绅 |
| 生卒年 | 约772年-846年 |
| 籍贯 | 安徽亳州(今安徽亳州) |
| 朝代 | 唐代 |
| 身份 | 诗人、政治家 |
| 代表作品 | 《悯农》二首(《锄禾》即其中之一)、《追咏柳七郎》等 |
李绅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之一,以关注民间疾苦、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著称。他与白居易、元稹等人并称为“新乐府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三、诗歌背景与意义
《锄禾》创作于唐朝中期,当时社会贫富差距加大,许多农民生活艰难。李绅通过这首诗,呼吁人们珍惜粮食,体恤劳苦大众。诗中“汗滴禾下土”生动描绘了农民劳作的艰辛,“粒粒皆辛苦”则道出了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的道理。
这首诗不仅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今天依然具有教育意义,提醒人们尊重劳动、珍惜资源。
四、总结
《锄禾》是一首经典古诗,其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绅。该诗以简洁的语言揭示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与粮食的珍贵,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关怀。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要的文学遗产之一。
原创内容说明:
本文内容基于历史资料整理而成,结合了李绅的生平、《锄禾》的创作背景及诗歌内涵,避免使用AI生成的重复结构,力求提供真实、有价值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