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作俑者是什么意思啊】“始作俑者”是一个常见的成语,源自古代汉语,常用于形容某件事的最初发起者或责任人。虽然字面上看,“俑”是指古代陪葬用的陶俑,但“始作俑者”这个成语却与之无关,而是带有贬义色彩。
一、
“始作俑者”原意是“第一个用俑来殉葬的人”,后来引申为“首先做某件不好的事情的人”,尤其是指那些在不良行为或错误决策中起带头作用的人。这个词通常带有批评和指责的意味,强调责任归属。
在现代汉语中,“始作俑者”多用于描述某个事件的源头,尤其是在负面事件中,如社会问题、政治丑闻、商业欺诈等,用来指出最初的推动者或责任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虽然字面看起来中性,但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带有强烈的负面评价。
二、表格:始作俑者详解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始作俑者 |
拼音 | shǐ zuò yǒng zhě |
出处 | 《孟子·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
原意 | 最早使用人殉葬的俑的人 |
引申义 | 首先做坏事或引发问题的人 |
使用场景 | 批评、指责、强调责任归属 |
褒贬色彩 | 贬义 |
近义词 | 罪魁祸首、首恶元凶 |
反义词 | 后继者、跟随者 |
示例 | “这起腐败案的始作俑者已经被查出。” |
三、小结
“始作俑者”虽然字面看似中性,但在实际使用中多为贬义,强调对不良行为或事件的源头负责。了解它的含义有助于我们在日常交流中更准确地表达观点,尤其是在涉及责任追究时,使用该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力度和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