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中偷闲的意思时人不识余心乐】一、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观水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与超然,却遭到世俗的误解,认为他是在“偷闲”学年轻人的放纵。其中,“偷闲”一词是理解整句诗的关键。
“偷闲”在古汉语中通常指“偷偷地闲散”或“借机偷懒”,带有贬义色彩。但在诗句中,它并非真正的“偷懒”,而是诗人以一种洒脱、轻松的态度面对生活,不愿被世俗束缚。这种“偷闲”实则是对自由生活的追求,是对内心宁静的坚持。
因此,诗中的“偷闲”并非消极的逃避,而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这样的表达,展现了自己与世俗观念的不同,也体现了他对自然、人生的一种独特感悟。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含义 | 在诗中的意义 | 情感色彩 |
偷闲 | 指“偷偷地闲散”或“借机偷懒” | 表达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状态,但被世人误解为“偷懒” | 贬义(表面),实则中性或积极 |
时人 | 当时的人们 | 指代世俗之人,未能理解诗人内心的快乐 | 中性 |
余心乐 | 我内心的快乐 | 表达诗人内心的满足与超然 | 积极 |
将谓 | 将会被认为 | 引出世人的误解 | 中性 |
学少年 | 学习年轻人的行为 | 暗示诗人行为被误认为轻浮、不务正业 | 贬义 |
三、结语
“偷闲”一词在诗中虽带有传统意义上的贬义,但诗人通过此词表达的是一种超越世俗、回归本真的生活态度。这不仅是对自身心境的描写,也是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一种反思。因此,理解“偷闲”不仅要从字面出发,更要结合全诗的情感和背景,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