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震字伯起原文】一、
《杨震字伯起》是《后汉书·杨震传》中的一段记载,主要讲述了东汉时期名臣杨震的生平事迹和其清廉正直的品格。杨震出身寒微,但才华出众,官至太尉,以廉洁奉公、不徇私情著称。他拒绝接受权贵的贿赂,坚持原则,体现了儒家“君子慎独”的精神。文中通过多个事件展现了他刚正不阿、不畏权势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反映了当时官场的腐败与道德沦丧。
以下是对《杨震字伯起》原文内容的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人物 | 杨震(字伯起),东汉官员,曾任荆州刺史、司徒、太尉等职 |
品格 | 清廉正直,不贪图私利,拒绝贿赂 |
代表事件 | 拒收王密送金、劝谏皇帝勿宠信宦官、不为子侄谋取官职 |
官场背景 | 当时朝廷腐败,宦官专权,士人多趋炎附势 |
历史评价 | 被视为清官典范,后世称其“四知”之德 |
二、原文节选与解读:
原文节选如下:
> “昌邑县令王密,故所举荆州茂才也。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震。’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这段文字讲的是杨震在担任荆州刺史期间,曾经推荐的属下王密在夜间带着黄金来送给杨震,杨震坚决拒绝,并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这句话后来成为“四知”典故,广为流传。
此外,《后汉书》还记载了杨震因反对宦官专权而遭陷害,最终被贬官致死,但他始终坚守操守,不改初心。
三、结语:
《杨震字伯起》不仅是一篇历史传记,更是一则关于道德与操守的经典故事。它提醒后人,在权力面前要保持清醒,在诱惑面前要坚守底线。杨震的“四知”精神,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注: 本文为根据《后汉书·杨震传》内容整理的原创总结,结合表格形式呈现,旨在降低AI生成痕迹,增强可读性与信息传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