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大结局是什么】《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其结局一直是读者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原著作者曹雪芹并未完成全书,后四十回由高鹗续写,导致整部作品的结局存在争议。本文将从原著与续书两方面总结《红楼梦》的大结局,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呈现。
一、原著《红楼梦》的结局(曹雪芹未完成部分)
曹雪芹在书中埋下了大量伏笔,暗示贾府最终走向衰败,人物命运多以悲剧收场。根据脂砚斋批注和部分残稿内容推测,原著中贾宝玉最终看破红尘,出家为僧,林黛玉早逝,薛宝钗虽成婚却独守空房,贾府由盛转衰,最终“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这一结局强调的是人生无常、世事虚幻的主题,带有浓厚的佛道思想。
二、高鹗续书的结局
高鹗所续的后四十回,是目前流传最广的版本,其结局如下:
- 贾宝玉:科举高中,但最终选择出家,离开尘世。
- 林黛玉:病逝于贾宝玉成亲当日,死前泪尽而亡。
- 薛宝钗:与贾宝玉成婚后,因宝玉心系黛玉,始终不得幸福。
- 贾府:因抄家、政治斗争等原因,最终衰败,家族没落。
此版本更符合传统小说的“团圆”结构,但也被认为削弱了原著的悲剧色彩与哲理深度。
三、两种结局对比总结
项目 | 曹雪芹原著(未完成) | 高鹗续书 |
贾宝玉结局 | 出家为僧,看破红尘 | 科举高中后出家 |
林黛玉结局 | 病逝,泪尽而亡 | 同上 |
薛宝钗结局 | 孤独终老 | 成婚但不得幸福 |
家族结局 | 衰败,最终“白茫茫大地” | 衰败,家族没落 |
主题风格 | 悲剧、虚幻、佛道思想 | 带有传统团圆色彩,情感冲突明显 |
四、结语
《红楼梦》的结局因版本不同而有所差异。曹雪芹的原著更具哲学意味,而高鹗的续书则更贴近传统叙事逻辑。无论哪种结局,都深刻反映了封建社会的腐朽与人性的复杂。对于读者而言,理解这两种不同的结局,有助于更全面地把握这部经典作品的思想内涵与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