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恒武生平简介】彭恒武(1915年—2007年),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武器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他在中国原子能科学、核物理、量子力学等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之一。
彭恒武早年留学英国,师从著名物理学家玻恩(Max Born),在量子力学和固体物理方面有深厚造诣。回国后,他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他的工作不仅推动了中国在核领域的科技进步,也对国家安全和国际地位产生了深远影响。
彭恒武生平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生年份 | 1915年 |
去世年份 | 2007年 |
籍贯 | 山西阳泉 |
学历 |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 |
研究领域 | 核物理、量子力学、固体物理 |
职业成就 | 中国核武器研究奠基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
科研贡献 | 提出“彭-方程”,为核反应理论奠定基础 |
社会职务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科技顾问 |
教育背景 |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毕业,留学英国 |
主要经历概述
- 193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后留校任教。
- 1940年:赴英国留学,进入曼彻斯特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 1945年:获得博士学位,师从诺贝尔奖得主玻恩,研究方向为量子力学与固体物理。
- 1947年: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
- 1950年代:参与中国原子能事业建设,开始接触核物理研究。
- 1960年代:投身于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担任重要技术负责人。
-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彭恒武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与教育事业,始终秉持“科学报国”的信念。他的学术成果和爱国精神对中国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值得后人尊敬与学习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