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敲月下门全诗】“僧敲月下门”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题李凝幽居》一诗,是古典诗词中极具意境和哲理的经典名句。该诗句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也体现了古代文人追求静谧、淡泊的生活态度。
一、诗歌背景与
《题李凝幽居》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如下:
>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拜访友人李凝时所见的幽静景致,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其中,“僧敲月下门”一句尤为著名,成为后世传颂的经典。
二、关键信息总结(表格形式)
项目 | 内容 |
诗名 | 《题李凝幽居》 |
作者 | 贾岛(唐代) |
出处 | 原诗中的一句“僧敲月下门” |
诗句 |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
诗意 | 描写夜晚寂静中,僧人轻叩门扉的场景,体现宁静、幽远的意境 |
背景 | 表达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对友情的珍视 |
用典 | “敲门”一词曾引发“推敲”之辩,体现诗人严谨的治学态度 |
影响 | 成为文学史上著名的“推敲”典故来源,广泛用于形容反复斟酌文字 |
三、文化意义与赏析
“僧敲月下门”之所以广为流传,不仅因为其语言优美,更因其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象征着一种淡泊名利、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方式,也反映了古人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的理想。
此外,这句诗背后还有一个著名的“推敲”故事。据传贾岛在写作时,原本使用“推”字,后经反复思考改为“敲”,从而成就了这一千古名句。这个故事也成为文学创作中精益求精精神的典范。
四、结语
“僧敲月下门”不仅是《题李凝幽居》中最精彩的一句,更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意境与哲思结合的典范。它以简洁的语言传达出深远的情感与思想,值得我们细细品味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