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沦肌浃髓的词语解释】“沦肌浃髓”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某种思想、观念或影响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甚至渗透到骨髓之中。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影响之深、程度之重,常用于描述教育、文化、思想等方面对人产生的深远作用。
一、词语解释总结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沦肌浃髓 |
拼音 | lún jī jiā suǐ |
出处 | 《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后世引申为“沦肌浃髓”,意指思想深入骨髓。 |
释义 | 形容某种思想、观念或影响极其深刻,深入骨髓,难以改变。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常用于评价教育、文化、宗教等对人的深层影响。 |
近义词 | 刻骨铭心、铭心刻骨、深入骨髓 |
反义词 | 浮于表面、浅尝辄止、不以为意 |
例句 | 他从小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早已沦肌浃髓,难以动摇。 |
二、词语解析与延伸
“沦肌浃髓”中的“沦”和“浃”都是表示渗透、浸入的意思,“肌”和“髓”则分别指皮肤下的肌肉和骨髓,象征人体最深层的部分。因此,成语整体寓意是:一种思想或影响已经深入到人的内心深处,无法轻易改变。
这个成语常用于文学、教育、哲学等领域,表达一种深层次的精神影响。例如,在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往往被描述为“沦肌浃髓”,说明其对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有根本性的塑造作用。
三、使用建议
1. 适用场合:适用于正式写作、学术论文、文学评论等需要体现深度影响的语境。
2. 避免滥用:由于该成语较为文雅,不适合口语或日常交流中频繁使用。
3. 搭配对象:多用于描述思想、文化、信仰、教育等内容对人的长期影响。
四、结语
“沦肌浃髓”是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成语,它不仅体现了汉语语言的精妙,也反映了中华文化中重视精神传承和思想深度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中,理解并恰当使用这样的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的层次感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