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同狗豨的意思是什么】“行同狗豨”是一个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人的行为极其卑劣、低下,与猪狗无异。这个成语常用于批评那些道德败坏、行为不端的人,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行同狗豨 |
拼音 | xíng tóng gǒu xī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虽有仁义之行,而不能自免于鼠类,其行同狗豨。” |
释义 | 指人的行为如同猪狗一般低劣,没有道德和尊严。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用于批评或讽刺他人行为恶劣。 |
近义词 | 行为卑劣、品行低下、道德沦丧 |
反义词 | 品德高尚、行为端正、人格高尚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批评不良行为 | 他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真是行同狗豨。 |
文学描写 | 小说中描写了那些贪官污吏行同狗豨的丑恶嘴脸。 |
历史评价 | 古代一些暴君被后人批评为行同狗豨,遗臭万年。 |
三、注意事项
1. 语境要求:该成语多用于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语境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
2. 情感色彩:具有强烈的贬义,使用时需注意语气和对象,避免冒犯他人。
3. 文化背景:源于古代对动物的比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德行为的重视。
四、总结
“行同狗豨”是一个形象生动、含义深刻的成语,强调了人的行为如果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就会被视为与禽兽无异。在现代社会中,虽然不再常用此成语,但其背后所传达的道德警示依然具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