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简介】慈禧太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原名叶赫那拉·杏贞,是清朝晚期的重要政治人物,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女性统治者之一。她以“垂帘听政”的方式掌控朝政长达47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
慈禧出身于满洲镶蓝旗的官宦家庭,自幼聪慧,后因美貌被选入宫中,成为咸丰帝的妃子。咸丰帝去世后,她与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政权,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统治。她在位期间,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以及八国联军入侵等重大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慈禧在政治上手段强硬,善于权谋,但也因保守和专断而受到批评。她曾试图通过改革来挽救清朝的衰落,但最终未能改变清王朝的命运。1908年,慈禧病逝于北京,享年73岁。
| 项目 | 内容 |
| 姓名 | 叶赫那拉·杏贞 |
| 生卒年 | 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 |
| 封号 | 慈禧太后(尊称) |
| 出生地 | 满洲镶蓝旗(今辽宁沈阳) |
| 身份 | 清朝末期实际掌权者 |
| 统治时间 | 1861年-1908年(约47年) |
| 政治地位 | 垂帘听政、训政 |
| 主要事件 | 辛酉政变、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 |
| 性格特点 | 果断、权谋、保守、多疑 |
| 历史评价 | 有争议,有人认为她是维护清朝稳定的关键人物,也有人批评其保守与专制 |
慈禧太后的一生,是中国近代史中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缩影。她的统治不仅影响了清朝的最后岁月,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走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