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一丘之貉说的什么动物】“一丘之貉”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同一类人或事物,带有贬义。这个成语虽然听起来像是在说某种动物,但实际上它并非直接指代某一种具体的动物,而是借用了动物的形象来比喻人类行为。
一、成语来源与含义
“一丘之貉”出自《汉书·杨恽传》:“今子知其一,未知其二;以吾言为不足信,而欲以他语相乱,是犹以一丘之貉,而欲与之辩也。”这里的“一丘之貉”原本是指同一个山丘里的狐狸,后来引申为同类的人,尤其是指那些品质低劣、行为不端的人。
所以,“一丘之貉”并不是特指某种动物,而是用“貉”这种动物来比喻人,强调的是“同类”的概念。
二、词语解析
| 词语 | 拼音 | 含义 | 出处 | 用法 |
| 一丘之貉 | yī qiū zhī hē | 比喻同一类人,多含贬义 | 《汉书·杨恽传》 | 常用于批评某些人行为恶劣、品行低下 |
三、关于“貉”的解释
“貉”是一种生活在我国北方的哺乳动物,外形类似狐狸,但体型较小,毛色较暗,常栖息于山林中。在古代,人们常用“貉”来比喻狡猾、贪婪之人,因此“一丘之貉”便有了讽刺意味。
四、总结
“一丘之貉”这个成语并不是在说某一种具体的动物,而是借用“貉”来比喻人,表达的是“同一类人”的意思,通常带有一定的贬义。虽然成语中有“貉”字,但它并不表示该成语专指“貉”这种动物,而是通过动物形象来加强语言的表现力和讽刺效果。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一丘之貉 |
| 字面意思 | 一个山丘中的貉 |
| 引申含义 | 同一类人,多含贬义 |
| 出处 | 《汉书·杨恽传》 |
| 使用场景 | 批评、讽刺同类人 |
| 动物原型 | 貉(非特定动物) |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一丘之貉”虽然是一个带有动物元素的成语,但它的核心意义在于对人的评价,而不是对动物本身的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