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耳聪目明是什么意思】“耳聪目明”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听觉和视觉都很灵敏,能够清晰地听到和看到事物,也引申为思维敏捷、判断力强。这个词语不仅用于描述人的感官能力,还常用于比喻人有敏锐的洞察力和辨别能力。
一、词语解释
| 词语 | 耳聪目明 |
| 拼音 | ěr cōng mù míng |
| 出处 | 出自《后汉书·王符传》:“耳聪目明,心无邪念。” |
| 释义 | 听觉灵敏,视力清楚;比喻人聪明、有见识、判断力强。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或事物具备良好的感知能力或判断力。 |
| 近义词 | 明察秋毫、目光如炬、耳听八方 |
| 反义词 | 耳聋眼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二、词语详解
“耳聪”指的是耳朵灵敏,能听见细微的声音;“目明”则是眼睛明亮,能看到远处或细微的事物。两者结合,原本是形容人的感官功能良好,后来被引申为对事物有较强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在现代语境中,“耳聪目明”更多地被用来形容一个人思维清晰、善于观察、分析能力强,尤其是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表现出色。
例如:
- 在工作中,一个“耳聪目明”的员工能迅速发现细节问题。
- 在生活中,一个“耳聪目明”的人往往能提前察觉潜在的风险。
三、使用场景举例
| 场景 | 使用示例 |
| 工作场合 | 这位经理耳聪目明,总能在项目初期就发现问题。 |
| 学习环境 | 她耳聪目明,课堂上老师讲的内容她都能立刻理解。 |
| 日常生活 | 爷爷虽然年纪大了,但耳聪目明,还能自己照顾自己。 |
四、总结
“耳聪目明”是一个既形象又富有内涵的成语,最初用于描述人的感官能力,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对智慧与洞察力的赞美。它不仅适用于描述身体机能,更常用于形容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掌握这一词语,有助于我们在表达中更加精准和生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