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顽不灵的意思】“冥顽不灵”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固执、不听劝告,即使面对明显的道理或事实也坚持己见,不愿改变。这个成语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多用于批评那些思想僵化、拒绝接受新事物或新观点的人。
一、成语释义
词语 | 拼音 | 解释 | 出处 |
冥顽不灵 | míng wán bù líng | 形容人愚昧无知,顽固不化,不接受劝告或教育。 | 《旧唐书·李绛传》:“若以忠言规之,必不肯信;若以利害动之,亦不能变。是其冥顽不灵,不可教也。” |
二、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词语 |
近义词 | 固执己见、顽固不化、死心眼、不知变通 |
反义词 | 虚心听取、明理通达、善解人意、开明通达 |
三、使用场景与例句
场景 | 例句 |
批评他人固执 | 他总是冥顽不灵,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 |
描述性格特点 | 这个人冥顽不灵,根本听不进任何建议。 |
文学作品中 | 他在书中描绘了一个冥顽不灵的官僚形象。 |
四、总结
“冥顽不灵”是一个具有强烈批评意味的成语,用来描述那些不思进取、拒绝接受新观念的人。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对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冒犯。同时,了解其近义词和反义词有助于更准确地掌握其含义和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成语或词汇,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