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息敛声的含义】“屏息敛声”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在紧张、专注或害怕的情况下,停止呼吸并压低声音,以避免被发现或引起注意。这个成语多用于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具有较强的文学性和画面感。
一、
“屏息敛声”原意是抑制呼吸、收敛声音,形容人极度紧张、谨慎或害怕时的状态。它不仅是一种生理反应,也反映了人的心理活动。该成语常见于文学作品中,用来刻画人物在关键时刻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
在现代语境中,“屏息敛声”也可以引申为一种低调、隐忍的态度,尤其是在面对压力或危险时,选择不发声、不暴露自己。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成语名称 | 屏息敛声 |
拼音 | bǐng xī liǎn shēng |
出处 | 不见于古代典籍,多见于现代文学作品 |
字面意思 | 抑制呼吸,收敛声音 |
引申含义 | 形容极度紧张、谨慎或害怕时的状态;也可指低调、隐忍的态度 |
使用场景 | 文学描写、日常表达中形容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与行为 |
近义词 | 心惊胆战、噤若寒蝉、小心翼翼 |
反义词 | 喋喋不休、大声喧哗、无所顾忌 |
示例句子 | 他在听到脚步声后立刻屏息敛声,生怕被人发现。 |
三、使用建议
在写作中使用“屏息敛声”时,应注意语境的合理性,避免生搬硬套。它可以增强文章的氛围感和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尤其适合描写悬疑、紧张或情感复杂的场景。
同时,在口语中使用该成语时,需考虑听众的理解程度,适当解释其含义,以确保沟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