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咎的成语有哪些】在汉语中,“咎”字常用于表达“过失、罪责、责备”的意思。许多成语中包含“咎”字,用来描述因某种行为或结果而产生的责任或惩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带有“咎”的成语,并附上简要解释和出处。
一、总结
以下是常见带有“咎”字的成语及其含义:
成语 | 含义 | 出处/来源 |
自取其咎 | 自己招来灾祸 | 《左传》 |
无咎 | 没有罪过 | 《易经》 |
咎由自取 | 罪责由自己造成 | 《后汉书》 |
有过必悛,有咎必改 | 有错误就改正,有罪过就纠正 | 《尚书》 |
以儆效尤 | 用惩罚来警告其他人 | 《左传》 |
责无旁贷 | 责任不可推卸 | 《明史》 |
不咎既往 | 对过去的事情不追究 | 《论语》 |
罪不容诛 | 罪大恶极,死有余辜 | 《汉书》 |
二、详细解释
1. 自取其咎
指因为自己的行为而导致了不良后果,责任完全在自己。出自《左传》,常用于提醒人们做事要谨慎。
2. 无咎
表示没有过失或罪责,多用于形容人的行为正当,无须责备。出自《易经》,常用于占卜或哲学语境中。
3. 咎由自取
强调一个人的不幸或灾难是由于自身行为造成的,带有明显的因果报应意味。见于《后汉书》。
4. 有过必悛,有咎必改
表示如果有过错就应该改正,强调知错能改的重要性。出自《尚书》,具有道德教化意义。
5. 以儆效尤
通过惩罚某人来警告其他人不要重蹈覆辙。虽然不直接含“咎”,但与“咎”密切相关,出自《左传》。
6. 责无旁贷
指责任不能推给他人,必须自己承担。虽未直接使用“咎”字,但与“责任”相关,常见于正式场合。
7. 不咎既往
指对过去的错误不再追究,表示宽容或宽恕。出自《论语》,常用于人际关系中。
8. 罪不容诛
形容罪行极其严重,即使处死也难以抵偿。虽然不直接含“咎”,但与“罪责”密切相关,出自《汉书》。
三、结语
“咎”字在成语中往往承载着道德评判、责任归属或警示作用。这些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也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责任与后果的关系。了解并掌握这些成语,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