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假思索的假字的意思】“不假思索”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意思是“不用思考,立刻做出反应”。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做事迅速、果断,或者在某种情况下反应非常快,不需要经过复杂的思考过程。
其中,“假”字是这个成语中的关键字。很多人可能会误以为“假”在这里是“虚假”的意思,但其实不然。在“不假思索”中,“假”字的意思是“借助、凭借”。
一、
“不假思索”中的“假”字,本义是“借、凭借”,引申为“借助外力或条件”。在这个成语中,“假”表示“不需要借助思考”,即“不依靠思考”。因此,“不假思索”的意思是:不需要经过思考,直接做出反应或决定。
这个成语强调的是快速、本能的反应,而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后的行为。
二、表格展示
成语 | 不假思索 |
出处 | 《宋史·张九成传》:“其言简而明,其理精而切,不假思索,信手拈来。” |
含义 | 不需要经过思考,立即做出反应或决定。 |
“假”字解释 | 借助、凭借(不是“虚假”的意思) |
用法 | 形容人的反应迅速、果断或习惯性行为。 |
近义词 | 脱口而出、一蹴而就、一气呵成 |
反义词 | 深思熟虑、反复推敲、犹豫不决 |
三、拓展说明
在日常使用中,“不假思索”常用于描述一些下意识的行为,比如看到危险时的本能躲避,或是对熟悉事物的快速反应。虽然这种行为有时可能不够周全,但在某些紧急情况下却是必要的。
需要注意的是,“不假思索”并不总是褒义词。如果一个人总是不假思索地做决定,可能显得冲动或缺乏理性思考。因此,在不同语境中,该成语的褒贬意义会有所不同。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不假思索”中的“假”字并不是“虚假”的意思,而是“借助、凭借”的含义。理解这个字的正确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掌握成语的整体意义和使用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