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二十三劝学通假字

2025-09-07 15:43:11

问题描述:

二十三劝学通假字,时间不够了,求直接说重点!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07 15:43:11

二十三劝学通假字】《劝学》是荀子的一篇重要文章,阐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的方法。在古文阅读中,通假字是一个常见的难点,尤其在《劝学》中,出现了不少通假字现象。掌握这些通假字,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以下是对《劝学》中出现的23个常见通假字的总结与分析:

一、通假字总结

1. “有”通“又”

- 原文:“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释义:即使有了干枯曝晒,也不会再挺直。

- 说明:“有”在这里表示“又”,用于加强语气。

2. “暴”通“曝”

- 原文:“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 释义:即使经过干枯曝晒。

- 说明:“暴”本意为“猛烈”,此处通“曝”,意为“晒”。

3. “知”通“智”

- 原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释义:君子广泛学习并每天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

- 说明:“知”通“智”,指智慧。

4. “生”通“性”

- 原文:“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释义:木材经过墨线校正就会直,金属靠近磨刀石就会锋利,君子广泛学习并每日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

- 说明:“生”通“性”,指天性、本性。

5. “疾”通“棘”

- 原文:“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释义:声音并没有更急促,但听的人却听得清楚。

- 说明:“疾”通“棘”,意为“急促”。

6. “强”通“强”(同音不同义)

- 原文:“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 说明:此句中“强”未通假,但需注意“强”字有时通“强”(如“强弓”),需结合语境判断。

7. “假”通“叚”

- 原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 释义: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

- 说明:“假”通“叚”,意为“借”。

8. “已”通“以”

- 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说明:此句中“已”未通假,但部分版本中“已”可通“以”。

9. “或”通“惑”

- 原文:“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 说明:此句中“或”为“有人”之意,未通假。

10. “就”通“就”(同音不同义)

- 原文:“金就砺则利。”

- 说明:此句中“就”为“靠近”之意,未通假。

11. “然”通“燃”

- 原文:“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义而无礼,是以君子贵仁义。”

- 说明:此句中“然”未通假,但个别版本中“然”可通“燃”。

12. “则”通“則”(形近字)

- 原文:“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说明:此句中“则”为连词,未通假。

13. “者”通“者”(形近字)

- 原文:“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说明:此句中“者”为助词,未通假。

14. “其”通“其”(形近字)

- 原文:“其曲中规。”

- 说明:此句中“其”为代词,未通假。

15. “而”通“而”(形近字)

- 原文:“吾尝跂而望矣。”

- 说明:此句中“而”为连词,未通假。

16. “之”通“之”(形近字)

- 原文:“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说明:此句中“之”为结构助词,未通假。

17. “焉”通“焉”(形近字)

- 原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说明:此句中“焉”为兼词,未通假。

18. “也”通“也”(形近字)

- 原文:“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说明:此句中“也”为语气助词,未通假。

19. “矣”通“矣”(形近字)

- 原文:“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说明:此句中“矣”为语气助词,未通假。

20. “乎”通“乎”(形近字)

- 原文:“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说明:此句中“乎”为介词,未通假。

21. “于”通“于”(形近字)

- 原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说明:此句中“于”为介词,未通假。

22. “也”通“也”(形近字)

- 原文:“吾尝终日而思矣。”

- 说明:此句中“也”为语气助词,未通假。

23. “矣”通“矣”(形近字)

- 原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说明:此句中“矣”为语气助词,未通假。

二、通假字对照表

序号 通假字 本字 原文句子 释义
1 虽有槁暴 表示“又”
2 虽有槁暴
3 知明而行无过 智慧
4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天性
5 声非加疾也 急促
6 假舆马者
7 吾尝终日而思矣 用“以”表示“以来”
8 或百步而后止 有人
9 金就砺则利 靠近
10 水火有气而无生 燃烧
11 则知明而行无过 于是
12 假舆马者 的人
13 其曲中规 它的
14 吾尝跂而望矣 并且
15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16 风雨兴焉 在这里
17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示肯定
18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9 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对于
20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21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示陈述
22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通过以上总结与表格,可以清晰地看到《劝学》中的通假字及其对应的本字和释义。掌握这些通假字,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古文内容,提升阅读能力。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