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功成不居是什么意思】“功成不居”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在取得成就之后,不居功自傲,不把功劳归于自己,而是保持谦逊和低调。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那些有才能、有作为的人,在成功后仍然保持谦虚,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功成不居 |
拼音 | gōng chéng bù jū |
出处 | 《老子》:“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
含义 | 取得成就后不居功自傲,保持谦逊态度。 |
近义词 | 谦虚谨慎、功成身退、不矜不伐 |
反义词 | 居功自傲、自以为是、骄横跋扈 |
二、成语出处与用法
“功成不居”最早出自《老子》第六十四章:“功成而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取得了成就却不居功自傲,正因为不居功,所以不会失去成就。
在现代汉语中,“功成不居”常用于赞扬那些在取得成功后仍保持谦逊品质的人,尤其是在职场、领导力或历史人物评价中较为常见。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职场表彰 | “他虽然为公司立下大功,却从不居功自傲,真正做到了功成不居。” |
历史人物评价 |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功成不居,堪称千古楷模。” |
领导力培养 | “优秀的领导者应具备功成不居的胸怀,才能赢得团队尊重。” |
四、总结
“功成不居”是一种高尚的品德,体现了一个人的谦逊与智慧。它不仅是一种处世态度,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在现代社会中,拥有这种品质的人往往更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也更能在事业上走得更远。
通过了解和践行“功成不居”的精神,我们可以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保持内心的平和与谦逊,真正做到“功成而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