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不度玉门关指的是什么】“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中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描绘了边塞地区的荒凉与艰苦,也蕴含着深刻的地理、历史和文化含义。
一、
“春风不度玉门关”字面意思是春天的风无法吹到玉门关。实际上,它并非指自然界的风真的无法到达,而是通过文学手法,表达玉门关以外地区气候寒冷、环境恶劣,难以受到中原地区温暖气候的影响。
玉门关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之一,也是中原通往西域的门户。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加上季风影响有限,玉门关以西的地区常年干旱少雨,气候干燥寒冷,因此被称为“春风不度”。
此外,“春风不度玉门关”还隐含了边塞将士的思乡之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诗中“羌笛何须怨杨柳”,正是借笛声表达对故乡的思念,而“春风不度”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远离故土、身处边疆的孤独感。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唐代诗人王之涣《凉州词》 |
字面意思 | 春天的风无法吹到玉门关 |
实际含义 | 表示玉门关外地区气候寒冷、环境恶劣,难以受到中原温暖气候的影响 |
地理位置 | 今甘肃省敦煌市,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隘 |
文化意义 | 象征边塞的艰苦与孤独,表达将士的思乡之情 |
诗歌情感 | 悲凉、苍茫、思乡、无奈 |
现代引申义 | 常用来形容偏远地区发展滞后、缺乏资源或关注 |
三、结语
“春风不度玉门关”不仅是一句诗意的描写,更是对边塞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承载了历史的厚重,也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今天,这句诗依然被广泛引用,用以表达对远方、对艰难环境的理解与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