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常识 >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

更新时间:发布时间: 作者:随去风来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畜禽养殖业在保障农产品供应、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便、污水、恶臭气体等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较大压力。为有效控制和减少污染,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技术规范,以指导行业绿色发展。

本文旨在总结《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核心内容,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其关键要点,帮助相关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规范。

一、技术规范主要

1. 养殖规模分类管理

根据养殖场的规模(如年出栏量、存栏量)进行分类管理,明确不同规模应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避免“一刀切”现象。

2. 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

规范要求畜禽粪污应实现无害化处理,并鼓励通过堆肥、沼气发电等方式进行资源化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

3. 污水处理与排放标准

明确养殖场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及排放标准,确保废水达到国家或地方环保要求,防止水体污染。

4. 恶臭气体控制措施

提出对粪便堆放、饲养区域等产生恶臭的环节进行密封、覆盖、喷洒除臭剂等措施,降低对周边居民的影响。

5. 病死畜禽处理规范

对病死畜禽的收集、运输、无害化处理等环节提出具体要求,防止疾病传播和环境污染。

6. 环境监测与信息公开

要求养殖场定期开展环境监测,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升透明度。

二、核心内容对比表

项目 内容说明
养殖规模分类 按年出栏量或存栏量分为小型、中型、大型养殖场,分别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粪污处理方式 堆肥、沼气发酵、生物处理等,鼓励资源化利用
污水处理标准 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596-2001)或地方标准
恶臭控制措施 密封、覆盖、喷淋、绿化隔离带等,减少异味扩散
病死畜禽处理 实行集中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或填埋
环境监测要求 定期检测水质、空气质量、土壤等指标,建立台账记录
信息公开制度 公示污染物排放情况、处理措施及整改结果

三、实施建议

为确保《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的有效落实,建议:

- 加强政策宣传与培训,提升养殖户环保意识;

- 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多方合作,推广先进技术;

- 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强化执法检查,确保规范执行到位。

通过严格执行《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不仅能有效减少养殖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推动行业向绿色、可持续方向发展,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