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原文及翻译注释高中】《苏武传》是《汉书·李广苏建传》中的一篇,记述了西汉时期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始终不屈不降的感人故事。文章语言凝练,人物形象鲜明,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重要篇目之一。
一、
《苏武传》讲述了苏武作为汉朝使者出使匈奴,因卷入匈奴内部政变而被扣留,面对威逼利诱,他坚守气节,拒绝投降,最终历经艰辛回到汉朝的故事。文章通过苏武与卫律、李陵等人的对话,展现了他坚定的爱国信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了“忠君爱国”的传统精神。
二、原文选段与翻译对照(节选)
原文 | 翻译 |
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父亲的功绩被任命为郎官,兄弟几人都在朝廷任职。 |
时汉连伐匈奴,数通使相窥观。 | 当时汉朝连续对匈奴用兵,多次派使者互相观察情况。 |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 正好缑王和长水人虞常等人在匈奴境内策划反叛。 |
会论虞常,欲因此法其党。 | 朝廷打算借此牵连他们的同党。 |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 苏武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被侵犯才死,就辜负了国家。” |
欲因此法其党,举剑欲击之。 | 想要借此处罚他们的同党,拔剑就要砍他。 |
三、重点词语注释(高中常见)
词语 | 注释 |
以父任 | 因父亲的功劳而被任命 |
弟兄并为郎 | 兄弟都做了郎官 |
数通使相窥观 | 多次派使者互相观察 |
谋反 | 策划反叛 |
会论 | 适逢审理 |
法其党 | 依法惩处他们的同党 |
见犯 | 被侵犯 |
重负国 | 更加辜负国家 |
四、主题思想
《苏武传》通过苏武的忠诚与坚贞,表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对民族气节的坚守,以及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文章不仅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是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文本。
五、学习建议
1. 理解人物性格:苏武的坚定意志和忠贞不渝是全文的核心。
2. 掌握文言词汇:如“以”“见”“负”等虚词的用法。
3. 体会情感表达:注意文中苏武与李陵、卫律的对话,感受其心理变化。
4. 联系现实意义:思考苏武精神在当今社会中的启示。
通过学习《苏武传》,学生不仅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深入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与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