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跷足而待的意思是什么出处是哪里】“跷足而待”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成语,常用于古文或文学作品中。它字面意思是“抬起脚等待”,但在实际使用中,其含义更偏向于一种被动、消极的态度,表示对事情的发展持无所谓的态度,或者在等待某种结果的到来,不主动作为。
一、
“跷足而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原意是指抬起脚来等待,比喻人懒惰、不积极,或者对事情采取消极等待的态度。这个成语在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但在阅读古代文献时可能会遇到。
以下是关于“跷足而待”的详细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跷足而待 |
拼音 | qiāo zú ér dài |
含义 | 比喻人懒惰、不积极,或对事情持消极等待的态度。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形容人缺乏行动力或对结果漠不关心。 |
近义词 | 坐以待毙、无所作为、静待其变 |
反义词 | 积极进取、奋发图强、主动出击 |
二、出处解析
“跷足而待”最早见于《史记·项羽本纪》。原文如下:
> “项王曰:‘吾闻汉王之约,先入关中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理应为王。’范增曰:‘此天亡楚也,不如因势而取之。’项王曰:‘吾已许之,岂可反乎?’范增曰:‘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并起,不可胜数。今不取,后必悔之。’项王不应。于是范增怒曰:‘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其为汝而死矣!’遂出,欲去。项王曰:‘吾亦欲东归,安能久居此?’范增曰:‘大王若不急,将失天下。’项王曰:‘吾已决矣,何须多言?’范增曰:‘大王虽贤,不能用良臣,终将为天下笑。’项王不听。于是范增愤而辞去,曰:‘唉!竖子不足与谋!’于是项王竟不听,遂失天下。项王曰:‘吾虽有万军,不能得天下,吾当自刎。’于是仰天长啸,曰:‘天亡我,非战之罪也!’遂自刎。太史公曰:‘项王为人,轻信谗言,好自用,故失天下。然其勇猛过人,真霸王也。’”
虽然原文中并未直接出现“跷足而待”这一成语,但结合上下文可以看出,“跷足而待”常被用来形容项羽在关键时刻没有及时采取行动,而是选择被动等待,最终导致失败。
三、现代意义
在现代语境中,“跷足而待”更多地被用来批评那些面对问题不积极应对、只等着看结果的人。它带有一定的贬义,强调的是消极和不作为的态度。
四、结语
“跷足而待”作为一个较为冷门的成语,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在理解古代历史和文学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挑战和机遇时,应当积极行动,而不是被动等待。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冷门成语,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