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于南阳于的意思】一、
“躬耕于南阳”出自《出师表》中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诸葛亮在回忆自己早年生活时所用的句子。其中“于”是一个介词,在此句中表示地点,意思是“在”。整句的意思是:“我原本是个平民,在南阳种田耕作。”这里的“于”起到了引出动作发生地点的作用。
在古汉语中,“于”常用于表示处所、对象、时间等,具有多种用法。但在“躬耕于南阳”这一句中,其作用主要是引出动作发生的地点,即“在南阳”。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于”的含义和用法,以下通过表格形式对“于”的常见意义及例句进行归纳。
二、表格:古汉语中“于”的常见意义及例句
| 序号 | 意义 | 用法说明 | 例句 | 释义 |
| 1 | 在……地方 | 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 | 躬耕于南阳 | 在南阳种田 |
| 2 | 向,对 | 表示动作的对象或方向 | 告诉于君 | 向君报告 |
| 3 | 与,跟 | 表示比较或并列 | 非人之罪,而于天乎 | 不是人的过错,而是上天的? |
| 4 | 从,自 | 表示来源或起点 | 出于本心 | 出自本心 |
| 5 | 被,受 | 表示被动 | 受制于人 | 被人控制 |
| 6 | 比较 | 表示比较的对象 | 优于他人 | 比他人好 |
三、结语
“躬耕于南阳”中的“于”字,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介词,主要用来引出动作发生的地点。理解“于”的不同用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通过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于”在古文中用途广泛,需结合具体语境来判断其确切含义。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内容,内容基于古汉语知识整理,未直接复制网络内容,旨在帮助读者理解“于”在古文中的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