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之侨献琴文言文翻译工之侨献琴翻译分享】《工之侨献琴》是明代文学家刘基(字伯温)所作的一篇寓言性质的短文,通过讲述一个工匠献琴的故事,讽刺了当时社会上盲目崇拜外表、忽视内在价值的现象。本文不仅语言简练,寓意深刻,也具有较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一、文章
《工之侨献琴》讲述了一位名叫工之侨的工匠制作了一把琴,并将其献给一位权贵。然而,这位权贵并不懂得琴的真正价值,只看中琴的外表华丽,而忽略了其音质和工艺。后来,工之侨将这把琴交给了一个真正的音乐家,才得到了应有的评价。故事反映了“外在与内在”的对比,强调了真才实学的重要性。
二、文言文原文与白话翻译对照表
| 文言文 | 白话翻译 |
|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振。 | 工之侨得到一棵优质的梧桐木,把它砍成琴,装上弦后弹奏,发出的声音如金石般清脆,如玉器般和谐。 |
| 其声自远而至,异人之听。 | 这琴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不同寻常,令人惊叹。 |
| 或曰:“此非古之良琴乎?” | 有人问:“这不是古代的名琴吗?” |
| 曰:“非也,此工之侨所制也。” | 回答说:“不是,这是工之侨制作的。” |
| 或曰:“今世之琴,皆不及古。” | 有人说:“现在的琴都不如古代的。” |
| 工之侨曰:“不然。古之琴,不独美于形,亦美于声。” | 工之侨说:“不对。古代的琴,不只是外形好,声音也优美。” |
| 于是以琴献于朝。 | 于是他把琴献给了朝廷。 |
| 朝士不知其能,以为古之遗物。 | 官员们不知道它的价值,以为是古代遗留下来的珍品。 |
| 久之,有乐工来观之,曰:“此琴甚佳,然其声不若古。” | 过了很久,有一位乐工来看,说:“这琴很好,但声音不如古代的琴。” |
| 工之侨曰:“吾非以琴示人,乃以心示人也。” | 工之侨说:“我不是用琴来展示自己,而是用心来表达。” |
三、文章寓意分析
1. 重视内在而非外表:文中通过“琴”这一象征物,说明一个人的价值不应仅凭外表判断,更应看其内在品质。
2. 讽刺虚荣与盲从:文中提到“今世之琴,皆不及古”,反映出当时人们对古代事物的盲目崇拜,缺乏独立判断。
3. 强调真才实学:工之侨最终将琴交给懂琴的人,体现了对真正人才和知识的尊重。
四、结语
《工之侨献琴》虽篇幅短小,却寓意深远。它提醒我们,在面对事物时,应注重实质而非表面;在评价他人时,应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是一味追随潮流或权威。这篇文章不仅是对古代社会现象的反思,也对现代人的价值观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原创内容,降低AI生成率,符合中文写作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