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翻译】“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是儒家经典中关于理想社会的重要论述。这句话表达了对公平、公正、共享社会的向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大同世界”的思想基础。以下是对该句的翻译与解析。
一、原文及翻译
| 原文 | 翻译 |
|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大家共有的 |
二、语义解析
1. “大道”
“大道”指的是自然规律、社会正义、道德准则等根本性原则。在古代语境中,也常指圣人所倡导的理想治国之道。
2. “之行”
意思是“施行”或“运行”,即这些原则被真正实践和贯彻。
3. “天下为公”
“天下”指国家、社会;“为公”意为属于公共、为公众所有。整句表达的是一个理想的社会状态:人人平等,资源共享,权力服务于公共利益。
三、历史背景与意义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最早出现在《礼记·礼运》篇中,作者借孔子之口,描绘了理想社会的蓝图。后世许多思想家都以此作为社会治理的理想目标,如孙中山先生就曾将此句作为其“三民主义”中“民权”思想的理论依据。
这一理念强调:
- 公平正义:社会资源应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
- 集体利益优先:个人利益应服从于公共利益;
- 政治清明:统治者应以公心治理国家,不谋私利。
四、现代启示
在当今社会,“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方面 | 启示 |
| 社会治理 | 强调政府应以公共利益为出发点,推动社会公平 |
| 公共政策 | 鼓励政策制定时考虑全民福祉,而非少数群体利益 |
| 价值观引导 | 提倡团结、合作、共享的精神,反对自私自利 |
| 国际关系 | 可用于倡导国际合作、共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五、总结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不仅是古代先贤的理想追求,更是现代社会仍需践行的价值观。它提醒我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不应忽视公平与正义,应努力构建一个更加和谐、公正、共享的社会。
| 关键词 | 含义 |
| 大道 | 社会正义、道德原则 |
| 行 | 实施、实践 |
| 天下 | 国家、社会 |
| 为公 | 属于公众,服务大众 |
通过理解与传承“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精神,我们可以在新时代更好地推动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