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李翊书原文及翻译】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其文章气势磅礴,语言精炼。《答李翊书》是韩愈写给学生李翊的一封回信,内容主要围绕文学创作、学习态度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展开,体现了韩愈对后学的关心与指导。
一、文章总结
《答李翊书》是韩愈在回应弟子李翊关于写作问题时所作的一篇书信。文中,韩愈强调了“养气”与“修辞”的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内在修养的积累,才能写出有深度的文章。他鼓励李翊不要急于求成,而应注重积累和思考,最终达到“文从字顺”的境界。
韩愈还提出“惟陈言之务去”,即反对陈词滥调,提倡创新。这种思想对后世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原文与翻译对照表
| 原文 | 翻译 |
| 李生足下:为文甚古,喜其能自树立,不因循苟简。 | 李生您脚下:您的文章非常有古风,我很高兴您能自立门户,不随波逐流,不草率应付。 |
| 夫人之学也,志于道,而饰于文。 | 一个人的学习,应该以追求“道”为目标,同时也要讲究文采。 |
| 道,可贵也;文,可美也。 | “道”是宝贵的,“文”也是美丽的。 |
| 二者不可偏废,然则何者为先? | 两者都不可偏废,那么哪一个是首要的呢? |
| 曰:道为本,文为末。 | 回答是:道是根本,文是次要的。 |
| 是故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 所以君子要注重根本,根本确立了,道自然就产生了。 |
| 文者,道之华也;道者,文之实也。 | 文章是道的花朵;道是文章的实质。 |
| 故曰:文以载道。 | 所以说:文章是用来承载道的。 |
| 惟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难哉! | 只是去除陈旧的言辞,这确实很难啊! |
| 仆尝病其然,故愿学者深思而慎取之。 | 我曾经对此感到忧虑,所以希望学者能够深入思考并谨慎选择。 |
| 吾观于古,而知今之失;吾察于今,而知古之益。 | 我观察古代,就知道现在的不足;我考察现在,就知道古代的好处。 |
| 故曰:文之不可废也久矣。 | 所以说:文章不能被废弃很久了。 |
三、结语
《答李翊书》不仅是一篇文学批评的佳作,更是一篇关于学习与修身的哲理文章。韩愈以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他对文学、道德与人生的看法,展现了他作为一位思想家与教育家的深厚底蕴。这篇文章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对当代学子在学习与写作方面提供了深刻的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