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不择食什么意思】“饥不择食”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极度饥饿的情况下,对食物的选择变得非常随意,甚至不挑拣。这个成语不仅用于字面意义,也常被引申为在某种极端情况下,对事物的条件和要求变得不再严格。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饥不择食 |
拼音 | jī bù zé shí |
出处 | 《后汉书·王符传》:“饥不择食,寒不择衣。” |
释义 | 形容在极度饥饿时,对食物没有选择,随便吃什么都可以。引申为在某种紧迫或困难的情况下,对条件要求降低,不挑剔。 |
用法 | 多用于比喻在特定环境下,人的选择范围缩小,只能接受任何可以满足基本需求的事物。 |
近义词 | 不择手段、见机行事、饥则食、渴则饮 |
反义词 | 吹毛求疵、挑三拣四、精挑细选 |
二、成语的使用场景
1. 字面意思:指人在非常饿的时候,不管是什么食物都愿意吃。
- 例句:他一路奔波,到了饭点已经饿得不行,饥不择食地吃了一块面包。
2. 引申含义:指在压力大、资源少、时间紧等情况下,对条件的要求变低。
- 例句:公司资金紧张,现在连合同都不再仔细审核,简直是饥不择食。
三、常见误用与注意点
- 误用情况:
- “饥不择食”不能用于形容对食物有偏好或讲究的人。
- 不可用于描述正常饮食状态下的选择。
- 正确使用建议:
- 应用于强调“被迫接受”或“无奈之下”的情境。
- 更适合用于描述在困境中做出妥协的情况。
四、总结
“饥不择食”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既可用于描述生理上的饥饿状态,也可引申为心理或环境上的“无奈选择”。它提醒我们在面对困境时,有时不得不降低标准,但也要注意不要因此失去判断力。了解其含义和使用场景,有助于更准确地运用这一成语。
如需进一步了解其他类似成语或扩展阅读,欢迎继续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