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散学归来早描写的是初春还是晚春】一、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是清代诗人高鼎《村居》中的名句。这句诗描绘了孩子们放学后趁着春风放风筝的欢乐场景。要判断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还是晚春,需要从诗中所表现的自然景象、气候特征以及活动内容进行分析。
首先,从“东风”来看,初春时节风力较弱,而晚春则可能风力稍强,但“东风”在古诗中多指温暖的春风,通常出现在春季初期。其次,“放纸鸢”是春季常见的活动,尤其是在天气晴朗、风力适中的时候,适合放风筝。这种天气条件更符合初春的特点,因为晚春时气温升高,风可能变得不稳定或过于强烈。
此外,诗中还提到“草长莺飞二月天”,说明此时植物开始生长,鸟儿活跃,这些现象也多出现在初春阶段。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儿童散学归来早”更倾向于描写的是初春时节。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初春特点 | 晚春特点 |
气候 | 温暖但仍有寒意 | 气温升高,接近夏季 |
风向与风力 | 东风温和,风力不大 | 风力可能增强,天气变化频繁 |
自然景象 | 草木萌发,花芽初开 | 花朵盛开,绿叶茂密 |
人物活动 | 放风筝、踏青、赏花 | 夏季准备、采摘、避暑 |
诗句体现 |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 一般较少出现类似放风筝的描写 |
诗人意图 | 表现春天的生机与童趣 | 更多表现季节转换与自然变化 |
三、结语
综上所述,“儿童散学归来早”出自《村居》,描写的应是初春时节。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儿童活动的细腻刻画,展现了春天初临的生机与活力。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体会古诗中蕴含的意境与情感。